在还债这条路上,罗永浩似乎掌控了流量密码,但现实绝非一句戏谑的“真还传”。大多数时候,被列为“老赖”——被执行人的罗永浩,玩笑背后尽是忧伤。
2021年4月15日,罗永浩再度发文讲述还债心路历程,炮轰某投资机构逼迫其签署强制回购股份协议。
措辞中,罗永浩大为失望,指出该机构“非常下作地在公司生死存亡之际,乘人之危”,表示“在后续还款时会公布该机构的名称,也公布这个流氓事件的具体负责人及执行人的姓名和头像”,提醒“后来的创业者注意躲开这种手段流氓的恶劣投资者”。
残酷的是,在法律和商业框架内,罗永浩才是错误的那一方。你看,曾经的创业盟友投资人,本该雪中送炭,活生生地演绎了“釜底抽薪”。
罗永浩与债主(投资人)的吵吵闹闹不是个例,在不少创业公司身上也出现过投资人与管理层的控制权之争。只不过,老罗的戏剧性,让这种通常被美化的关系,显得颇为黑色幽默。
在以互联网为典型试验田的创投领域,投资机构往往是“白衣骑士”,与创始团队经常谱写甜蜜“恋曲”。以至于市面上充斥着“马云6分钟说服孙正义”“徐小平慧眼识陈欧(聚美创始人)”等各类传说。在商业逻辑上,这种美化有一定道理,风险投资,带着风险,就有赌的成分;少量风险投资,巨额财富回报,就有“拯救落魄创业少年”的话题性。
但外界不太关注的是,和软银同等重要的投资者雅虎,后来一度与阿里颇为不合;徐小平也会在适当时机从聚美套现离场。在商言商,投资者馈赠的礼物,早就明晃晃地标好了价格。
这样看来,被罗永浩吐槽的投资者还会委屈“明明亏了一大笔钱呢”。甚至,该投资者是其他创业公司的大恩人,关系好的不得了。
环顾创业圈,失败欠债的人不少,罗永浩和王思聪(熊猫直播创始人)是为数不多靠“硬核还债”继续刷屏的人,在网评上甚至获得不少赞许。尤其罗永浩,在转换赛道后,又在直播带货领域站上风口,获得不错收益,陆续还清债务,加分更是多多。
但是,商业对价,无不充满利益相悖,即便双赢,也有高低之分。投资人和管理层有了矛盾,孰对孰错,个案有借鉴性,绝无百分百拷贝的可能。
从罗永浩等越来越多出现的“还债”样本来看,科技圈和创投圈“大水漫灌且旱涝保收”的荒蛮时代确实到头了。此类矛盾层出不穷,甚至罗永浩口中“下作”定调的出现,意味着创投也到了精耕细作的时代。
创投的精耕细作时代,投资不能脑门一热、不能嘻嘻哈哈、不能故作甜蜜。明星级别的创始团队不代表创业项目的成功,也就意味着再大牌的投资机构,不会永远看不走眼。一分钱掰做两半用的时候,“投十个成功一个就赚了”的投资法则就填补不了投资机构的财务黑洞。
生活继续,创业继续,还债继续,罗永浩和投资人的故事还会继续,中国依然是创投最活跃的市场,类似蜜糖或者忧伤的故事还有继续。
“海燕啊!你可长点心吧。”
责任编辑:李群
原标题:罗永浩还债警示录投资人蜜糖变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