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巨额打赏频频被曝,所谓的青少年模式到底有什么用?

未成年人巨额打赏频频被曝,所谓的青少年模式到底有什么用?
2020-01-28 19:20:01  浏览量:319014  

80后的童年时光,是饭后喊上三五好友玩个跳皮筋或者捉迷藏。而90后、00后的孩子,却把更多的闲暇时间耗费在了手机上,尤其类似抖音这样容易上瘾的短视频产品上。

而沉迷之后的连带伤害是什么?媒体报道了诸多青少年被抖音坑害的新闻,比如孩子沉迷抖音耽误学习、模范抖音视频导致危险频发、价值观被严重误导等等。此外,熊孩子沉迷抖音或还可能引发一个家庭的“破财”之灾。

寒假期间,不管是小学还是初中孩子,基本都有一个月左右的假期,一旦纵容孩子沉迷抖音这些频发的打赏祸,或许难以停止:

去年10月,11岁女孩小陈拿着银行卡打赏抖音主播购买游戏装备,仅仅10天刷出了13.9万元的人民币礼物。而根据报道,小陈透露过自己仍是学生,主播仍不时发来消息提醒。

 

去年7月,河北李先生发现卡里一直在少钱,打开手机才发现孩子沉迷手机游戏,通过抖音一直给主播打赏,玩了将近20次游戏,刷掉2万多块钱。

 

而更让诸多家长胆战心惊的,还有去年一杭州9岁孩子为了打赏抖音游戏主播,居然在一小时内花了4万人民币购买虚拟礼物。

而根据前几天的新闻,去年一11岁男孩在无家长监管情况下,也在抖音平台打赏了3万2千元,而这也是老父亲勤苦卖烧烤省下的辛苦钱。出事后,小陈父母四处奔波,甚至还向公安机关报了警。而近期,这笔钱要了回来,还是因为陈先生家里装有监控,记录下了孩子使用抖音打赏过程的证据。

但是试问:有多少父母会在家里装有监控,又正巧“偶然”的记录下孩子打赏的实锤?

 

凑巧的是,另外一遇上孩子在抖音打赏的父母,通过记者联系抖音后,抖音的答复是:注册账号无需上传用户个人身份信息,个人主页的年龄由用户自主填写,平台无法核验。

上述“熊孩子”打赏抖音事件,还只是抖音“恶现象”其中一环。据网络上诸多报道,抖音危险视频泛滥,孩子们只是为了好玩,盲目模仿身心都受到巨大伤害。

比如跟着抖音学习门口贴胶带导致弟弟摔伤;去年9月山东枣庄少女哲哲模仿抖音“易拉罐自制爆米花”网红视频,酒精灯爆炸,导致重度烧伤不幸离世,实在令人痛心。

面对屡屡出现的熊孩子抖音打赏,危险视频频频伤害青少年,抖音作为一个被用户选择的互联网平台,实际未尽到其基本的企业责任,更没有做好类似事件后相关的补救举措,导致类似情况的屡次发生

其实,抖音的确有“青少年模式”,但是该模式基本就是打开后的提示,孩子可以轻易的选择忽视。换言之,抖音对用户的青少年模式是否开启的判断,采取由用户进行自我管理的办法。彼时媒体在报道中就提出:让正处于缺乏自我约束能力阶段的未成年人 对自己进行约束,这道题,抖音出得太难。

这么看来,这个功能倒更像是抖音应付类似维权的一个缓兵之计,所谓“青少年模式”形同虚设 

众所周知,抖音平台之所以造成用户沉迷,是平台中短视频形式,包含着诸多炫富、恶搞和猎奇内容,这些内容别说孩子,诸多成年人也多次提出:抖音有毒。而未成年人处于心智成长期,缺乏面对事物的决策和判断能力或许是抖音巨大流量中的重点人群。

寒假期间,对广大父母而言,工作忙琐事再多,放任孩子沉迷抖音都绝非策。毕竟,为父母者,需要承担引导、教育孩子正确成长的责任尤其抖音屡教不改,对青少年身心伤害不言而喻,那么如何让孩子远离抖音之祸?其实就一个字:卸!两个字:弃用。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