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家外资企业,想深耕中国市场,决策层需要很懂这个市场。”近日,提及化工企业如何应对市场新的变化时,全球最大聚合物生产商科思创的中国区总裁雷焕丽对澎湃新闻记者()如是表示。
科思创中国区总裁雷焕丽
4个多月前的7月1日,雷焕丽出任科思创中国区总裁,是这一职位的首位女性和本土领导者。这位最初以技术代表身份加入拜耳材料科技(科思创前身)的“老将”,在这家公司工作了已近20年之久,历经岗位涵盖销售、技术和研发等领域,为科思创核心业务聚碳酸酯在大中华及亚太区的发展立下汗马功劳。
雷焕丽的新任命被认为是这家化工巨头试图更契合中国市场的一大举措。过去的2018年,科思创中国的销售额为31亿欧元,占集团全球销售额约21%,中国一跃成为科思创全球最大单一市场。然而,这种势头在2019年未能延续,“今年的经营环境是蛮挑战的”。
今年第三季度,受较低销售价格影响,科思创销售额下降14.6%至32亿欧元,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同比下降50.5%至4.25亿欧元,净利润下降70.4%至1.47 亿欧元。不过,在雷焕丽看来,2018年不能作为“参照年份“,科思创在中国市场仍然抓住了很多实际,业绩是“符合预测”的。
科思创前身为德国拜耳(Bayer)材料科技,2015年9月,科思创与拜耳公司分立,成为一家独立的公司,并于同年10月6日在法兰克福证交所挂牌上市。
独立后的科思创业务范围主要集中在高科技聚合物材料的生产制造,以及用于诸多日常生活领域的创新性解决方案的研发。服务领域涵盖汽车、建筑、木材加工和家具、电气和电子行业,其它还包括运动休闲、化妆品、医疗以及化工行业本身。
截至2018年底,科思创在全球拥有30家生产基地、约17万名员工。
脱胎于“百年老店”:延续创新的DNA
“科思创是全世界聚合物的领导者,我们名字很新,但是我们拥有超过80年的创新历史,在经营管理上则是超过了150年,我们的前身是拜耳材料科技。”对雷焕丽来说,科思创和拜耳密不可分。
总部位于德国勒沃库森的拜耳创立于1863年,将拜耳材料科技分立出来之后,这家跨国企业现聚焦于生命科学领域。而早在1937年,拜耳发明了聚氨酯(PU),被誉为是继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之后的“第五大塑料”。1953年,拜耳发明聚碳酸酯(PC),其大范围的应用于汽车、电子电器、建材、航空航天、医疗等领域,被称为“工程塑料之王”。
这两种产品,目前也是科思创的两大拳头产品。“我们非常骄傲这是一家发明创造的公司,除了发明这些材料,在过去很多年里面一直在持续的创新,这个创新是从生产材料、应用开发、生产技术,包括不断找出一些新的业务来体现。”雷焕丽表示,科思创延续了原来自身的创新DNA。
科思创在上海金桥建立了科思创聚合物科研开发中心,设有聚碳酸酯、聚氨酯和涂料、粘合剂、特殊化学品等全方位的研发设施,对新应用、新产品做研发并为客户提供技术上的支持和培训等服务。该研发中心也是科思创亚太区创新中心。
科思创与德国电信和瑞典于默奥设计学院合作5G天线基站
谈及最新的材料应用创新,雷焕丽提到了热门的5G。科思创从中看到的机会是,在5G时代,对基站、有源天线等设备的需求将大幅增加。对运营商与设备厂商而言,采用优质外壳材料可减少反复修复或更换设备造成的损失,是提高运营效益、助力5G大面积推广的重要一环。
科思创认为,聚碳酸酯不仅拥有非常良好的信号通过性、还拥有足够的刚性、尺寸稳定性、阻燃性,并兼顾设计美观,能够很好的满足运营商、设备厂商和消费者对5G材料的各种要求。
科思创与德国电信和瑞典于默奥设计学院正开展涉及传感器技术和数字通信环境等方面的合作。同时与中国东南大学合作,研究射频信号穿透方案的优化。目前,一些“颜值”颇佳的基站已在德国杜塞尔多夫街头试点。
科思创还认为,由于使用5G技术的天线需要更多的空间,目前应用于手机后盖的金属材料将会被陶瓷、玻璃或塑料取代。科思创为此开发全新薄膜解决方案。
就在今年1月,科思创宣布正式在其广州基地启动特殊薄膜材料的生产,原聚碳酸酯板材工厂完成转型。科思创在2018年宣布斥资超过1亿欧元,扩大其全球特殊薄膜生产规模,广州项目是该计划的一部分。
除了5G,在化工行业“绿色”升级的趋势下,科思创尝试以循环经济理念继续维持其在聚合物领域的领导者地位。“循环经济是我们很重要的战略。”雷焕丽说,“可持续在科思创是从整个生产闭环出发,避免单一线性的传统生产消费模式。”
雷焕丽以二氧化碳举例,“未来大家可能会睡在由二氧化碳做出的床垫上,我们的研发人员花了将近十年时间致力于这项研究,将二氧化碳作为原材料生产塑料,减少对石油的依赖。”据介绍,使用二氧化碳取代石油基原料作为碳源,可以取代高达20%的传统化石原料。
使用新型二氧化碳材料cardyon生产的床垫
准确来说,科思创的这项创新是开发了基于二氧化碳的新型粘合剂。运动地坪生产商Polytan已将一材料和橡胶颗粒生产弹性地板,而全球首个由二氧化碳制成的运动地坪已在德国克雷菲尔德一家著名体育俱乐部的曲棍球场亮相。这种新型二氧化碳材料也已被用于生产软质聚氨酯硬质泡沫,最终应用于床垫和软体家具,相关产品已经面市。
值得一提的是,这家带有创新DNA的材料制造商提及中国提出的以消费升级助推高质量发展时,认为同样“看到了机会”。“我们生产全球最好的产品,希望做出最好的东西来,粗制滥造其实是对资源的一种极大的不尊重。”雷焕丽表示,“我们大家都希望有质量的产品是跨整个产业链的。”
深耕于中国市场:“懂这个市场很重要”
当然,独立之后的科思创在注入一些新的活力。“这个活力就是我们会更快、更准确、更及时的来反映市场需要的东西。”雷焕丽表示。
实际上,独立之后,科思创彼时的首席执行官唐佩德(Patrick Thomas)也说道,“独立后使我们也可以在全球竞争中更快、更有效、更灵活地发挥我们的优势。”他当时提及,“现在我们大家可以定位为一家纯粹的聚合物生产商,因此在竞争中更有效率。”
而作为中国区总裁,雷焕丽前20年都在做市场营销。针对今年以来公司业绩的同比减少,“全球的经营环境变得复杂,聚焦到中国的话,我觉得整个中国的业绩其实还是相当的好的,第三季度的核心业务销量增长11%。”
从各市场比较来看,中国的销售量增长仍然是最高的。科思创第三季度整体销售增长5.4%,其中聚氨酯业务板块核心业务销量增长了5.1%,聚碳酸酯业务板块核心业务销量同比增长9.3%。“中国市场在全球来看还是做得不错,对整个全球贡献还是蛮正面的。”雷焕丽说。
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汽车行业的低迷是科思创及其他原材料提供商业绩下滑的原因之一。“汽车是我们很重要的行业,大概占20%左右的销售。”雷焕丽表示,同时公司因为“东边不亮西边亮”而在此环境下依然保持销量增长。
科思创认为,来自家具及电子电气行业,尤其是家用电器,以及建筑行业的需求增加,足以抵消汽车行业的需求下降。当然,由于竞争压力加剧导致产品的销售价格大幅降低。
“我们的产品衣食住行都需要,有的产品就特别好,比如说电子电器、小家电等,其实增长还是蛮多的,还是跟行业的特点有关系,产品更新换代特别快,我们觉得这些机会我们都抓到了。”雷焕丽表示。
雷焕丽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决策层需要懂这个市场,“你可以快速制定一些决定,这个决定是跟市场的变化契合的。“特别在过去的20年里,”我们在中国市场积累了很多经验,合作伙伴是相信我们的,因为我们一起成长,这里面生意的持续性是有的,我们也不断有新的解决方案提供给合作伙伴、客户。”
雷焕丽提及到公司一个“非常对的战略”。科思创于2001年起开始建设上海一体化基地,截至2018年底投资总额已达31亿欧元。目前,上海一体化基地已成为科思创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拥有11座配备先进生产技术的工厂,覆盖科思创主要产品线,产品大范围的应用于建筑、汽车和电子等行业。
“我们全球最大的一体化生产基地就是漕泾,到现在还是最大的。之前科思创做了一个非常英明的决策,看好中国市场。我们看好今天的中国市场,我们还看好明天的中国市场。”雷焕丽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