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无营养内容更可怕的,是价值观的误导!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和未来,也是一个家庭的核心。一到国庆节,许多家长或带孩子外出旅游增长见识,或在家陪同孩子辅导功课,不管哪一种方式,都是让父母和孩子有更多的沟通交流。
而同时,“让孩子远离手机”也成为家长假期带娃的一种共识。孩子过度接触手机,有损孩子视力,更有甚者,当下类似抖音的短视频平台,更易造成孩子无营养的跟风模仿,丢掉大脑的思考能力。
此前曾有文报道,抖音是什么?一个妈妈用四个字概括回答:光怪陆离!
文中提到,时间就像一个饱满的橙子,而抖音是个心机很深的榨汁机,无声无息间榨干橙子。当汁水作为“流量”流淌到运营者的钱袋里,对所有用户来说,刷完抖音只剩下残渣,还有就是接踵而来的颓废和空虚。
即便是一个成年人,也容易深陷抖音15秒魔咒中无法自拔,更别说是孩子们了。而有数据统计,抖音中85%的用户在24以下,基本上都是95后,甚至00后,而抖音短视频的拍摄者中,还有小学生占据一大部分比例。
近期中国儿童中心和社会科学文献共同发布《中国儿童发展报告(2019)——儿童校外生活状况》,报告中就提到,当下儿童使用电子产品进行休闲娱乐,刷抖音、玩游戏时间占比最大。媒体在评论中认为,沉迷抖音带来的快节奏娱乐,将会造成更多的隐患,而这个问题值得所有人深思。
现在,进入国庆假期,离开学校的孩子无疑有了更多的自由时间,而这个假期时间是父母和孩子沟通交流最好时间,如何让孩子更好的享受假期,并且在假期中有所学习和成长,是尤为关键的。
也正因如此,更应该让孩子远离抖音。
在抖音平台中,充斥着诸多炫富、恶作剧、低俗内容,成年人打开抖音之后尚且难以停止不停的刷“15秒”的短视频。而对于未成年孩子而言,更容易有模有样的进行模仿和学习。
此前枣庄女孩因模仿抖音短视频导致被炸伤,不幸离世。抖音中类似的危险短视频在平台低审核之下屡屡出现在未成年人面前,双手离开方向盘危险驾驶、父母抓孩子的手360度翻转视频等等,而此前,还有一个孩子在学习抖音视频后,用胶带贴门的恶作剧作弄弟弟,最终导致弟弟跌倒受伤。
这些危险视频,对成年人而言或许是无伤大雅的趣味玩笑。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因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和危险意识,往往跟着学习,会极易造成一系列的恶性后果。
危险视频之外,对于未成年人而言更重要的是价值观的引导。
此前有一个调查,面对“长大以后你想做什么”的问题,有孩子是这么回答的:“我的未来理想是网红”。此前还有杭州学生跟着短视频,学习使用口红将自己作为一个“美妆达人”。而抖音平台中,早孕、直播死妈等孩子跟风学习的视频更是让人叹为观止。
曾几何时,小学生想着当飞行员、科学家或者老师的理想,现在却败给了“想要做抖音网红”。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需要积极的引导和正确的教育,当孩子过早的进入过度娱乐化、庸俗化、碎片化的抖音世界,就很有可能深陷“15秒”的短视频陷阱。而这种短期沉迷之下,造成的实际上是更长期的价值观的错误灌输。
此前有跟着抖音点击广告刷掉父母的数万元的案子,也有孩子看抖音过早进入叛逆期“离家出走”……对父母而言,即便抖音平台有设置类似青少年模式,但是类似模式下只需简单的勾选即可忽略,这也就意味着,当抖音“光怪陆离”的世界过早的向孩子开放,那么所谓的青少年模式也不能起到应有的保护举措。
也正是意识到抖音“有毒”,此前安徽卫视也曾经报道,几位浙江杭州的小学生,就在中国少年先锋队代表大会上提议,青少年不要沉迷这些软件。而抖音等视频社交软件应该分级措施,针对成年人和青少年推送不同内容,避免“毒害”青少年。
上个月,有舆论报道《为什么我不让孩子玩抖音了》,尤为家长就在其中列举了孩子使用抖音之后的诸多变化,包括孩子从抖音上,学习了可怕的脏话等等。从一个母亲的角度来说,了解到孩子每天都在关注的抖音那些内容,是头皮发麻的。
“在不能明辨是非的孩子的世界里,那些丑陋的、阴暗的甚至罪恶的视频,他们毫无过滤的全盘接受。这些错误的甚至有毒的价值,对于孩子是怎样的侵蚀”。
进入假期后,很多父母或许将陪伴孩子的责任交给手机,或者忙着刷抖音忽视孩子,此外针对诸多留守儿童,如何进行孩子正确的身心引导,避免过度手机沉迷、抖音沉迷,应该是父母、社会乃至平台都需要关注和反思的问题。
将抖音还给抖音,将孩子还给孩子。
父母远离抖音,也让孩子远离抖音,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在假期给予孩子最好的陪伴,积极的教导,才是假期带娃的正确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