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终于成为了一家“超级终端”公司

华为终于成为了一家“超级终端”公司
2019-08-10 17:29:01  浏览量:719   腾讯科技作者:责任编辑。王凤仪0768

2012 年 9 月,信心满满的华为消费者 BG 总裁余承东在微博写下:

自从负责华为消费者业务后,我们做了几个大调整:1. 从 ODM 白牌运营商定制,向 OEM 华为自有品牌转型。2. 从低端向中高端智能终端提升。3. 放弃销量很大但并不赚钱的超低端功能手机。4. 启用华为海思四核处理器和 Balong 芯片。5. 开启华为电商之路。6. 启动用户体验 Emotion UI 设计。7. 确立硬件世界第一之目标!

但对于华为消费者 BG 尤其是华为手机业务而言,2012 年并不是一个好的年份。这一年华为消费者 BG 全球销售收入人民币 483.76 亿元,同比增长 8.4%,其中华为智能手机出货量 3200 万台,虽然同比大增 60%,但是离年初定下的目标相距甚远,因此消费者 BG 的一些高管当年的年终奖为零,只是领取了「从零起飞奖」。

7 年之后,华为在开发者大会上表示,如果 2019 年不是因为不可控的美国制裁因素,那么华为智能手机全年出货量将会超过 3 亿部,大概率会成为世界第一的智能手机厂商。可以这么说,2012 年他写下的那些曾被认为是「吹牛」的计划和目标,如今几乎可以算作是实现了。

从做低端白牌手机,到坐二望一的全球智能手机大厂,华为终于成为了一家「超级终端」公司。

1

于体量巨大的华为而言,华为消费者业务已经占据了华为收入的一半以上:2019 年上半年,华为的消费者业务收入为 2208 亿元,占全公司营收比例达 55%。

而 2018 年全年,华为消费者业务的营收占比是 48.4%,增长率是 45.1%,毫无疑问成为了华为最具动力的增长引擎。

华为 2018 年营收分布

如果这半年来能关注一些任正非的采访或者讲话,大概就能明白,华为之所会成为华为,一家终端公司,为何会成为一家「超级终端」公司?

今年 6 月,任正非在和数字时代两大思想家乔治 吉尔德以及尼葛洛庞帝对话的时候说:

人类社会创造分为理论创造、工程创造和市场需求创造。中国在工程创造能力上是强的,在理论研究上还是弱的,要认真向西方学习。西方经历了几百年的持续钻研,比如说微积分的发明,在基础理论发展上为人类做出了很大贡献。华为公司虽然每年投入巨额的科研资金,虽然有 8 万多工程人员,但是没有输出什么大的发明创造。例如移动通信不是华为发明的,光纤通信不是华为发明的,IP 的传送方法不是华为发明的,移动互联网不是华为发明的,飞机不是我们发明的,汽车也不是我们发明的,马车也不是我们发明的……。我们公司在发明上对人类的贡献还是小的,我们聚焦在工程能力上起到进步作用。

我们现在对世界上 300 多所大学、900 多个科研机构给予了支持,我们也想将来在理论创新上做一些贡献…

我们也要看看华为对社会的贡献,在非洲极端贫穷的地方,在疟疾、埃博拉、艾滋病流行的地方,在荒原上,华为都在奋斗。我们在那里赚不了什么钱,还是为了人类的理想而奋斗的…

因此,我们在为人类服务上多做一些贡献,弥补我们在理论上没有发明。

这段能看到任正非和华为本质格局的对话,说明了一个问题:和不少人意见中绑定爱国主题不同,华为在思想上和行动上是很国际化的。这点在华为业务营收上能够得以体现:2018 年,华为海外业务和国际业务营收占比基本是五五开。

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在「理论发明」上的不足,转而聚焦于「工程能力」则决定了华为的发展方向:成为「超级终端」公司之前,华为必须先成为「超级工程」公司。

2

今年爆款的《流浪地球》体现出来的气质,和华为的想法行为颇为类似,都体现出了中国在工程创造能力上的强大,行星发动机就是技术艰深(可控核聚变),工程宏伟(一座发动机就是一座城市),规模广大(全球共有 12000 台)的工程样板。

流浪地球计划的本质,是让渺小脆弱的地球在星系层面的灾变面前,保留生机。

从 2012 年开始,华为所做的工作也可以这么理解,那就是无论外部环境如何改变,华为自己掌握命运。

2012 年华为的 7 大调整,归结起来,就是四个方面:品牌高端化,芯片自主化,渠道复合化,以及系统面向用户体验。

其中,涉及到华为智能手机乃至整个消费者业务核心的,就是 SoC 芯片和操作系统的技术,这两类技术,也是产业里面最能体现工程能力的,整个世界层面上,有能力做其中之一的已然是行业翘楚;两个都能做还做得好的,更是凤毛麟角。

从这点看,华为和苹果理念一致。

华为完成鸿蒙内核技术验证,鸿蒙系统开始孕育的同一年年初,任正非在内部讲话就强调,要学习苹果的生态黏性、服务体系。

苹果每开一届 WWDC ,iOS、macOS、watchOS 和 tvOS 多个系统的结合就更紧密一次,目标当然是多个系统和多种设备之间的无缝体验,事实上,苹果和苹果用户也确实因此受益。

鸿蒙系统从诞生之初,定位和目的就很明确:

能够在不同硬件能力上进行部署,适配丰富的万物互联时代 IoT 时代能力的操作系统。通过操作系统分布式软总线让同一个帐户下的多种终端能够实现硬件能力跨终端之间调用。

华为举了这么个例子:我们手表上没有摄像头,我们可以用手机的摄像头,我们觉得 PC 的摄像头不好,可以用手机的,一个帐户共享互用,系统硬件解耦,弹性部署。

站在智能手机产业如此成熟,5G 商用在即,物联网设备潜力巨大,车联网急需外力提速的转型当口,以及国际关系上的各种不确定性,鸿蒙系统的出现,是时也命也。

3

比 Windows、iOS 和 Android 出现得都晚,就注定了鸿蒙系统能看得更远。同时,因为比 iOS 和 Android 出现得都晚,鸿蒙系统也只能往前看。

在芯片端,华为海思已经布局多年,从被喷到自闭的海思 K3V2,到追赶状态的麒麟 920 时代,到如今可堪大用的麒麟 980 和麒麟 810,华为在芯片上的步调可见一斑。

并且,在麒麟之外,华为海思的新品产品线已经相当广泛了:

麒麟手机 SoC 芯片

昇腾 AI 芯片

鲲鹏服务器芯片

巴龙、天罡 5G 通信芯片

路由器芯片、NB-IoT 芯片,视频解码芯片等

而即将发布的鸿蒙系统首款硬件荣耀智慧屏,或许能让我们窥见华为「超级终端」公司的样子:

硬件核心掌握在自己手上

系统软件也由自己定义

功能上推陈出新,区别现有设备

荣耀智慧屏产品搭载鸿蒙系统自然无需多说,值得注意的是,芯片方面,荣耀智慧屏将采用麒麟 AI 芯片,鸿鹄显示新品和凌霄 Wi-Fi 芯片的组合,这三款芯片都由华为海思自研。

终端种类的多寡不是成为「超级终端」公司的判别要义,核心供应链和操作系统的把控,以及对设备类型以及功能的前瞻性探索才是。

如果说行星发动机是宏观意义上的,技术艰深,投入巨大和工程宏伟的话,那么芯片和系统就是微观意义上的浩大工程了。有消息称,华为内部参与鸿蒙系统研发的员工数有 5000 左右。

能够和规模对应的,就是华为的「1+8+N」全场景智慧生活战略:

1 是智能手机,8 是指平板、穿戴、大屏电视、PC、耳机、VR、AI 音箱、车机等等。围绕着关键的八大业务,周边还有合作伙伴开发的 N 个卫星,指的是移动办公、智能家居、运动健康、影音娱乐及智能出行各大板块的延伸业务。

未来能够支撑这种规模化的「1+8+N」战略的核心纽带,就是鸿蒙系统。

作为一个开源操作系统,华为是这样给鸿蒙做营销的:

鸿蒙 OS 联接了万物,打开了万亿级的巨大市场,选择鸿蒙就是选择未来。

至此,华为的角色含义又多了一层:一家操作系统公司。并且这个系统主要是向前,承接了手机之外其他物联网设备的系统需求,向后,它也可以用在手机和 PC 上。鸿蒙和 Android 不同,也并非和 Android 竞争,它的对手(队友?)其实是 Google 的下一代操作系统 Fuchsia OS。

在此之前,高通、三星、诺基亚、苹果等公司的部分能力,华为已经兼而有之。

鉴于 Windows Phone 等其他系统的覆辙命运,不少人担心的是,研发一个系统简单,建立一个生态艰难。从历史大局上看确实如此,不过过往华为在全球市场的进展,不管是运营商业务,还是终端业务,无不是星星之火最终燎原,对于华为来说,最不需要担心的,就是执行力。

况且,无论是方舟编译器,还是「控件标签化,布局自适配」,都反映出了华为在扫除生态适配障碍上的事先准备。所以,华为也能这样说:

华为长期致力于包括芯片和 OS 在内的底层技术创新,把复杂留给自己,把简单留给开发者。

在参与者近 6000 人的华为开发者大会上,鸿蒙已经发布,开弓没有回头箭,这是华为这些年来最关键的时刻,绝大多数人关心生态参与度的问题;但华为关心的,却是方向问题。当鸿蒙发布的那一刻,便是方向真正确定之时,剩下的事情也许繁重,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难题。

那么,在集齐「操作系统」这块拼图,拥有了建立生态的愿景和可能性之后,华为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超级终端」公司,同时,这家公司的国际化标签也越发明显,华为已经服务了全球近一半人口,现在它想服务更深入一些。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