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来了,孩子们沉迷“刷”抖音成为了家长们的一块心病,更令人担忧的是,抖音作为时下十分火爆的短视频平台,一直以来入驻门槛较低,加上审核机制不健全,内容参差不齐、鱼龙混杂,近来更是被家长反映,平台上诈骗团伙频频出没,正值暑期,广大沉迷抖音的青少年自然成了他们的“猎物”。
抖音骗子套路多,童心变“痛心”
现如今,中小学生手机使用率高,零花钱充裕,而自身防诈骗意识薄弱,容易轻信抖音平台上带有营销、游戏、假公益等性质的视频,既伤财又伤心。
今年6月广西柳州的韦先生查银行卡余额时,发现自己竟少了4万元,后经查证是女儿小鑫在刷抖音时,把4万元全部赠予了某游戏主播。家长质疑说主播明知小鑫是小学生,仍然一再引诱其送礼物,有诈骗嫌疑,这种心存诈骗动机的主播为何能通过抖音平台审核?其监管之责要被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近两年媒体曝出的青少年被抖音游戏主播诓骗的案例并不少见,不过暑假期间,骗子圈钱招数明显增多。
小孩子天生具有同情心,和小动物更亲近,且防范意识薄弱,抖音上诈骗团伙正利用这一点,改头换面摇身一变成“公益人士”,实则一群“披着羊皮的狼”。
近日有媒体曝出一则新闻,14岁的中学生小明(化名)在家刷抖音时,看到某博主正在征集爱心人士领养被丢弃的流浪猫,并强调完全是免费的公益行为,只需要支付快递费,养猫心切的小明随即支付了200元,未料到随后一个月,该抖音博主以航空运输打疫苗等借口,要求小明转520元、980元、1360元……最终,小明等来的不是小猫,而是博主的拉黑!不仅被骗数千元,而且空欢喜一场。
暑假期间,抖音上骗子比往常更加猖獗,幼小的孩子不幸成了“待宰的羔羊”,蒙在鼓里的家长伤财,孩子们脆弱的心灵也势必留下阴影,然而这样的诈骗视频仍在抖音上大肆传播,因屡次出现诈骗广告抖音已被央视新闻、人民日报等权威媒体多次点名,放任危害信息泛滥,监管失责已成不争的事实。
沉迷于抖音低俗娱乐,青少年未来堪忧
不仅暑期骗子猖獗,更可怕的是,抖音中大量无脑娱乐、低俗、恶搞短视频正荼毒着孩子们,由于青少年的心智尚不成熟,辨别能力相对较差,在“刷刷刷”时很容易被恶搞逗趣的、炫富的“小哥哥”“小姐姐”们吸引,陷入无脑娱乐的泥沼,学业荒废,丧失思考能力,价值观被严重误导。
去年号称抖音“第一网红”温婉,在地下停车场跳舞的视频红极一时,不久账号便被查封,被爆出小小年纪便用假货炫富、傍大款、辍学逛夜店等劣迹。不料账号被封后,一群未成年人竟为其喊冤:“想她为榜样,像她一样不用上学,当网红赚大钱!”
相信很多人听说过布热津斯基的“奶头乐”理论,由于生产力的不断上升,世界上的一大部分人口将不用积极参与产品生产,为了安慰这些“被遗弃”的人,他们的生活应该被大量的娱乐活动填满,转移其注意力和不满情绪,避免少数既得利益者和大多数底层人士的冲突。
抖音,就是典型的“奶头乐”经济。无需选择和搜寻,一个个活色生香、动感摇曳、搞笑逗趣的视频就被推到了孩子眼前,刺激大脑分泌多巴胺获得愉悦感。但是就在动感的音乐里,毁掉了孩子自主思考和判断能力。
抖音用最前沿的科技,通过声、光、交互、反馈等全方位途径,在各种心理学、行为经济学、认知神经科学等理论指导下,绞尽脑汁占用用户时间,收割巨大流量,甚至于连孩子也不放过!
以占领用户时间为盈利模式,对低俗内容、诈骗广告等不良信息放任缺乏监管,过度追求流量池,在如今这个各大社交玩家从追求“流量至上”到“内容为王”的重要转型时期,抖音明显迷失自我,仍然沉浸在巨大流量-无底线广告-“狂飙式”收益这种简单粗暴的商业模式中,优质内容与企业社会责任都被抛诸脑后。
这一模式最可怕的是,抖音既以收割用户流量为筹码,但是却未能担负起用户保护责任,尤其是尚在成长中的青少年。暑假过半,小编奉劝各位家长,和孩子一起“戒掉”抖音,让孩子健康成长。